红藕香

邯郸学步,刻舟求剑。

活在妄想中。

Free Solo徒手攀岩

蛮奇怪的,我好几次试着拿着相机从高处往下拍,最后都发现不论我如何瑟瑟发抖,惊叹于这高度的高,我照相机拍出来的都很可笑,山川缩成一团,丛林比例失真,也许是因为近大远小,也许是因为照像机的成像原理不是人演的两个眼睛成像这么高级,总之,我从没拍出过我肉眼所见的高。

我真佩服摄影团队,他们要选取什么样的角度呢?摄像机记录的高度无法反映真实的高度,该如何真实的呈现那种运动的极限,围观者的恐怖感,那种生死命悬一线带来的砰砰心跳?

攀登是一个人极限运动,记录攀登简直是摄影团队的极限挑战。这可是一场不带保护装置的徒手攀登,挑战美国最前无古人的徒手线路。

这部片子开场时间有点晚,之前我昏昏欲睡地看了一部《罗小黑》,然后去吃了一顿饭,开场的时候我左边一个男生,右边一个老太太带着她的孙女儿。电影放到一半,小朋友跑了出去。毕竟前面一大段冗长的文戏,是在讲这个攀岩人的性格&他的人际关系,小朋友坐不住。

男主角的人际关系其实很简单,两个亲密的女人,一个比较疏远的母亲,还有一个很热情开朗但是不懂得攀岩的姑娘,与男主角不同,她是一个善于应对生活的正常人。男主角的性格倒是相对难以描述,带点自卑,带点自傲,带点完美主义的孤僻。男主角去做核磁共振测试大脑,然后医生对他说,我发现你的杏仁体不怎么工作,杏仁体是大脑中管恐惧的地方。男主说,可能它只是不怎么敏感,触发的条件比较高。大概只有攀岩很危险的路段的时候,他的杏仁体才工作一下吧。

回家看影评的时候,我看见一句很浪漫的句子,说山川陡峭,但也是有弱点的。而挑战这些峭壁就是挑战这些自然的弱点。

作者是个攀岩爱好者,她解释,岩壁缝隙是他们的弱点,人可以把手塞进去用疼痛借力,花岗岩的凹凸也是弱点,人可以找到一片平方厘米大小的支点。

我在黄山旅游的时候,也曾经听说过有些人沿着悬崖上去采山中的某种药草格昂贵,报酬高昂,但这几乎是山里的人为了生计所迫,他们的下一代绝不从事如此危险的工作。而攀岩爱好者们,往往吃饱喝足,他们为了挑战而去。

这可真是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自我挑战。我去豆瓣找了下男主的资料,有人说他有点自我毁灭的倾向,之前几次不做任何保护措施徒手攀岩,都是因为感情失败,凭着年轻、一腔不怕死的愤懑完成了他的攀登。但是记录片这一次是不一样的,这相当于是一次承诺好的挑战,一个给自己的目标。

后来小姑娘在最紧张的时候回来了,出电影院后,看了一下统计数据,真正拍这个男主角徒手攀岩的部分,只有短短13分钟,但这绝对是我提心吊胆的13分钟,我旁边的男生发出我操,牛逼牛逼,我也惊呼。我想要和人说点什么,说某些瞬间我觉得这个男主角的侧脸特别像网球运动员纳达尔。但是周围都是不认识的人,我要恪守观影礼仪,保持安静,只有他们的惊呼,才让觉得我和周围人确实达成了一些感情的共同。即使一个人深夜看这部片子也不显得那么寂寞。

片子里有播放过几次坠落,其中一次是别人的,插播在一大堆攀岩家死亡讯息中的一条,很明显看到是一个观众不熟悉的攀岩家在攀登中失误,从空中坠落下来,也许足足有两三秒。就在我以为美国团队罔顾分级,会来一场死亡直播时,一团白色的云朵在我面前打开,他携带了降落伞。——但是,这位侥幸的攀登家,最后还是死了。
其他几次都是男主角的失误,一次是女朋友操作失误导致的压缩性骨折,另外几次,是他在准备挑战的线路上,系着安全绳发生的失误。——安全绳救了他的命,而他准备不带安全绳。
男主角尝试了两次。
第一次他在深夜开始,一小段路之后放弃了。第二次他认真尝试着爬。
摄影团队中和他关系最好的那一位,甚至全程没有敢看。而胆子大一些,并且和他们不那么熟悉的这一边看一边露出了啧啧称奇的笑容。
女朋友那天早早反方向离开了,男主角完成攀登之后,女朋友立刻打电话给他(美帝山顶信号不错),但是他在攀登的时候,女友并没有看,女朋友说我能感觉到他并不太希望我看。
这是一种多么微妙的牵绊。
他们并不是突发奇想去攀登的。男主角准备这事儿的认真程度简直像是准备高考。他和拍摄团队,有带着绳索试了几十次,记了厚厚一个笔记本,每一个步骤,每一个难点和可能遇到的问题,演练了无数种方案。他甚至在摔伤、脚扭伤的日子里扔就在室内攀岩馆攀登。
实绩徒手攀登那一天,男主角甚至完成的比他们预计中的更快一些。
我在豆瓣找到一段描述。主角只花三个多小时就完成了他的徒手攀登,而在他徒手搬灯之后,有一组专业德国攀登运动员,攀登攀登了五天。
据说导演是华裔,还拍了一部同类型的片子,是攀登喜马拉雅山山脉上的一座山峰的,我有空去看看。

评论
热度(4)
  1.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
© 红藕香 | Powered by LOFTER